秦始皇為何能夠統一天下?原來他終身堅持一個「好習慣」,很多帝王都無法做到
說起秦始皇,相信大家肯定都認識,他是中國最早的皇帝,成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朝代。
秦始皇用了八年的時間,統一了六國,在國家成立以後,他也趕緊修築城牆,抵擋住了北方匈奴的進攻,為百姓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雖然後來很多人覺得,秦始皇是一個暴君,因為他當時使用了太多的人力資源去修築長城,但是直到今天,長城依然屹立不倒,我們也可以發現,秦始皇的這一步棋走的是非常好的。
那麼,秦始皇為什麼能夠統一六國,而別的帝王不行呢?原因是他終生都在堅持一個好習慣。
在戰爭方面,秦始皇是一個絕佳的人才,在當時的那個年代,那些諸侯,國家都經歷過很多的戰爭,所以他們的軍事素養也並不差,但是在秦始皇初出茅廬的時候,他們就發現,自己百年來積累的軍事力量。
在秦始皇面前,根本不值一提。秦始皇只用了一點點計謀,就把當時的那些比較小的國家全部殲滅了,而且當時那些大國都比較害怕,秦始皇的實力,于是他們就進行了割地賠款,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割地賠款的措施並沒有起到抑制秦始皇發展的作用,反倒是給秦國增添了一把力量,憑藉著這些力量,秦國逐漸的變得強大,最終,一統六國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秦始皇也被稱之為千古一帝。
但其實秦始皇之所以可以這麼成功,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從小就養成了一個優秀的習慣,哪怕到最終當上了皇帝,這個習慣也沒有改變。作為皇帝是非常辛苦的,每天要進行大量的國家事務的處理,所以,忙碌的皇帝們根本沒有時間去閱讀別的書籍,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尤其是秦國,當時那個時候本身就是處于剛剛建立新的王朝的時候,所以時間顯得更加的寶貴。
但是秦始皇卻有這樣一個習慣,那就是 每天都要讀書,哪怕在當時,國家剛剛建立時間那麼寶貴的情況下,秦始皇還是逼迫著自己每天要讀至少30萬字的書籍,我們都知道,在古時候,書籍都是刻在竹簡上的,特別的不方便,所以當時每一天秦始皇看過的書都可以堆滿一個屋子。
也正是因為這種做法,使得秦始皇在當時始終保持著最為先進的思維,也為他的國家政權的鞏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在後世的那些皇帝中,能像秦始皇一樣,每天都保持著閱讀習慣的,也寥寥無幾,也正是因為這種習慣,使得秦始皇變得越來越強大。
所以正是因為秦始皇選擇多看書,他的思維才可以一直處在時代的前列,也正是因為秦始皇看的書多,所以他對于當時的制度有著自己的理解,也反映出了一套適合當時人民使用的制度,鞏固了國家統治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閱歷,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到了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從秦始皇的身上吸取一些經驗,那就是連秦始皇這樣偉大的皇帝都要保持每天閱讀的好習慣,我們自然也不能落後,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多看書,多學習,這樣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變得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