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說,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人過45歲,寧可孤獨,也別跟些4種人「閒聊」,避免禍從口出
叔本華曾說過,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人生只有兩個選擇,合群以及不合群。合群的背後,是人性的選擇和群體的趨向性。 不合群的背後,則是人生的經歷與看透。
如果讓你選擇,那你是選擇合群呢,還是選擇不合群呢?
年輕人絕對選擇合群。在他們看來,交朋友的本質,就是為了擴展人脈。如果連人脈都沒有,那這個人絕對特別失敗。
帶著這樣的觀念,他們就會融入到群體當中。 只是他們即將要面對的,不過是群體的現實的人心罷了。
當他們有所經歷,或者說吃了一些虧之後,相信他們就會選擇不合群,逐漸活成「獨來獨往」的模樣。
曾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30歲之前,如果你不合群,那你將不懂得與人打交道。40歲之後,如果你總是合群,那你將不懂得過日子。
其實,早年的人生,要做加法,自然要合群。而中年以後的人,則要做減法,自然要減少盲目合群的情況。
當你45歲之後,寧可孤獨,也不要跟這些人閒聊。
01、 人到中年,別跟見不得人好的「親戚」閒聊。
親戚,不過是「熟悉」的陌生人罷了。
他們雖然跟我們有著不可分割的親緣關係,可實際上,他們跟陌生人無異。有些時候,或許他們連陌生人都比不上。
跟陌生人打交道,至少我們還有方向,該談感情的,就談感情;該談利益的,就談利益。反正人與人之間的界限特別清楚。
而跟親戚打交道,至少我們是沒有方向的。 談感情,別人會說你天真。談利益,別人會說你不顧及親情。不論你怎麼做,別人都不會認同你。
所謂「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
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那些外人反而比親戚更可靠。當你身處于困境中時,那你的親戚有可能會落井下石。
親戚之間,本該我待你好,你也待我好,為什麼會出現「相互傷害」的情況呢?要知道, 我們的一廂情願,換不來別人的真心相待。
如此,還是少點往來比較好,切勿成為了仇人。
02、 人到中年,別跟「狐朋狗友」閒聊。
有人統計過,每個人這一生都會遇到1000萬個人左右,其中成為朋友的有1000人,經常聯繫的不足10個人,最後只有二三人是知己摯友。
在你所交往到的 1000個朋友當中,相信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酒桌或者飯局上的狐朋狗友。
有道是「jiu肉朋友不可靠,半路朋友心最狠。」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在飯局或者酒局上所交到的朋友,都屬于自己的人脈。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種所謂的「人脈」,一點也不牢靠。
當你想要聊天的時候,你打開了微信通訊錄, 只發現朋友上千,但聊得來的人,不過二三人罷了。
當你需要找人幫忙的時候,你就向玩得不錯的酒肉朋友求助。誰知道, 別人裝成不認識你的樣子,而你也徹底寒了心。
可以說,人,沒必要交太多的狐朋狗友,一來浪費你的精力,二來浪費你的時間。
03、 人到中年,別跟「小人」閒聊。
有道是「寧可得罪君子,也不可得罪小人。」
我們寧願得罪君子,也不能夠輕易得罪小人。至少君子不會在背後針對你,算計你。而小人卻不一樣,他們會錙銖必較,處處跟你過不去。
單位中的老王,他有個特點,那就是秉承 「半君子,半小人」的態度來做人。遇到君子,他以禮相待。遇到小人,他便以「小人」的禮數來對待。
哪怕小人對他特別好,他都「敬而遠之」,不會與之扯上過多的關係。
老王有句話說得很好,跟要好的幾個知己朋友交往就可以了,沒必要把精力浪費在不必要的人身上。
況且,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是非矛盾,都跟我們不懂得「精准交際」有關係。而一切的問題,都是身邊的小人招惹而來的。
04、 人到中年,別跟「前任」閒聊。
所謂「前任前任,再見不認。」
男人忘不了前任,因為她的青春和美好,一直存留在他的內心深處。女人忘不了前任,因為他的溫柔和帥氣,一直留藏在她的心中。
只不過,過去的愛情已然成為歷史,當下的生活依舊在繼續。 我們沒必要回憶起這段往日的情緣,也沒必要再萌發出「特別 」的感情。
對于中年人來說,保持跟前任的距離,無論發生什麼事兒,都不要有任何的往來。這,才能更好地維繫當下的婚姻關係。
舊情複燃,並非是好事,恰恰是家庭矛盾的開始。
真感情,就該留給我們的家人。那一顆真心,就該留給我們的家庭。 真情很貴,希望你不要濫用,也不要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