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老頭連字都不會寫,卻憑藉「獨門絕技」成為名偵探,幫助警方破獲多起案件,網驚:高手在民間
話說,我們都看過「名偵探柯南」,對于偵探的印象就是不僅要有非常強大的推理能力,也要懂得很多方面的知識。但是現實中,卻有一位男子,他以放羊為生,明明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卻幫助警方破獲了多起案件。
1959年農曆臘月29日夜,內蒙古赤峰市水地鄉供銷社分銷店被盜了,盜賊偷走4匹棉布,4條香煙,7斤糖果,1桶豆油,另卷走300元現金,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這可是一件大案。
接到報警後,當地公安局刑警隊長立刻帶人趕往供銷社勘查,在現場發現可疑足跡,經辨認屬于兩個人,一個穿膠鞋,一個光腳。偵查人員沿著足跡向外追蹤,足跡在門外不遠處變得雜亂無序,進而消失不見,偵查人員根本無從下手。
這時,人群中有人突然說道:「要不找馬玉林來試試?」
此時的馬玉林,只是個50多歲窩在山溝溝裡放羊的老頭,大字不識一個,連自己名字也不會寫,但他卻有一個絕技。
馬玉林生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幼年家貧,童年時期以給地主家放羊為生。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幾十年間,天天和羊群混在一起,觀察羊的一舉一動,時間久了,竟被馬玉林悟出一套碼蹤的本領。
碼蹤,是偵察技術術語,通常指 警方刑偵人員根據現場一切形跡,追蹤、判斷、尋找犯罪嫌疑人的技術。
馬玉林的碼蹤絕技可以說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只要看一眼羊群踩過的蹄印,他就能知道羊群的數量,每只羊的大小、肥瘦、毛色及特徵,幾乎不會走眼。
馬玉林的事蹟,警局的人也有所耳聞,因此當供銷社盜竊案陷入僵局,有人提出要找馬玉林試試時,大家幾乎一致贊同。
馬玉林到達現場後,蹲在地上,仔細觀察盜賊留下的足跡,時而用手比劃,時而拖著腦袋沉思,不一會兒,他站起來輕輕說道:
「穿膠鞋的這個不超過20歲,身高1.65米左右。光腳的40來歲,身高1.7米。」
一個普通的腳印,馬玉林只看一眼,就能從腳印的輕重、步態、步幅、虛邊、壓力、帶土等情況,判斷出嫌疑人的性別、身高、胖瘦、年齡、職業、體態、走路姿勢、個人習慣等等。
簡單來說,馬玉林看到腳印,能馬上在腦海中刻畫出嫌疑人肖像,而後模仿嫌疑人的步伐,進而合理推測嫌疑人出逃時場景和路線。
就這樣,馬玉林向著嫌疑人一步步靠近。不多久,他走到一處小土包,對著眾人又說道:「那個穿膠鞋的人,當時就站在這個小土包上,朝店裡盯梢。對了,他的膠鞋應是剛買不久的新鞋。」
此時,刑偵人員已經完全被馬玉林折服了。
繼續追蹤,警方跟隨馬玉林找到一個村莊的一戶人家,這戶人家有兩個男人,經過審問,他們正是盜賊,與馬玉林說的完全相符。
很快,馬玉林的名號就響徹警界,全國各地的警局遇到破解不了的大案要案,都首先來找這位全國頂尖的追蹤專家,或是將嫌疑人的足印寄來求馬玉林幫忙分析。
馬玉林經手的追蹤案件太多了,比如1965年南京市電影院連環盜竊案,現場只提取到一枚足跡照片,南京市局全力奮戰卻毫無進展,不得已求助馬玉林。
馬玉林看完足跡照後,馬上就斷定兇手身高約1.64米,年齡在25歲以上,中等身材,稍胖,應是個復員兵。南京市局根據馬玉林提供的犯罪嫌疑人肖像,3天內告破案件。
又比如1972年6月間的北京海澱「鬧鬼案」,先後發生10餘起,警方佈置大批警力偵查,始終未能「捉鬼」成功,馬玉林奉命進京「捉鬼」。
馬玉林經過足跡分析,判斷有兩隻「鬼」,身高都是1.7米左右,年齡在23至25歲之間,兩「鬼」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差異,因此他斷定是兄弟倆作案。警方據此暗中偵查,最後成功將「二鬼」揪出,原來罪犯是一對外籍混血兒兄弟。
諸如以上的種種疑難雜案,馬玉林參與得太多了。在那個完全沒有刑偵儀器的年代,馬玉林靠著他的獨門絕技,從一個放羊老頭,躋身頂尖刑偵專家,他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至今無人能超越。
他的絕技後被編輯成步法追蹤的教材,供警局刑偵人員學習。90年代拍攝的電視劇《神眼馬玉林》,便是改編自馬玉林的故事。
1981年1月23日,75歲的馬玉林永遠閉上了他的神眼。非常可惜,由于馬玉林的尋蹤覓跡本領太過于神奇,即便留下了一些書籍教材,馬老的獨門絕技,也沒人能學會了。
就像是網友們常說的一句話:高手在民間,不得不讚歎一個人把一項技能領悟到精緻的效果。